一般水域培育魚種每立方米放養夏花50-200尾,較肥水質可放200-400尾,特別肥饒的水質可放500-600尾,出箱規格13厘米左右。一般從魚種到養成魚采用三個規格的網箱。此外,要適當搭配5%左右的羅非魚、鯽、鯉、鲴或團頭魴等雜食性、刮食性魚類清除網壁上的附著藻類等。目前,治理技術水平較高的成活率可達80%以上,而多數單位在60%左右。
(一)魚種入箱前的預備工作
網箱下水前應仔細檢查破洞、開縫。魚種入箱前3-5天要提前將網箱安裝好,放入養殖水域,網衣經浸泡和附生藻后,可使網箱充分展開,并可避免擦傷魚體。
夏花入箱前10天,開始在原來池塘內拉網鍛煉,不少于3次,鍛煉時密集的時間要遂次加長,這是保證入箱成活率的樞紐措施之一。最好是一次放足魚種。浮游動物較多的水體透明度較大,應以鳙為主、鰱為輔。魚苗需遠途運輸時,經由3次鍛煉后,將待運的魚苗放入另一口水質清新池塘設置的布池中,經由一個晚上的吊水,第二天早晨起運,進步魚的成活率。水質較瘦、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、水色平淡的水體,不宜養鰱、鳙魚,而養殖投喂飼料的魚類,如草魚、鯉、羅非魚、加洲鱸、桂花魚等吃食性魚類為好。網箱養殖魚類,主要根據水質和飼料來源而定。
網箱培育魚種時,最好跟著魚的生長而及時更換不同規格的網箱養殖。
治理技術水平的高低,關系到魚種的成活率。出產中,網箱魚種的死亡主要泛起在進箱初期,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在鍛煉和運輸過程中操縱不慎,使魚受傷而引起的。在水質較肥、透明度較小、浮游植物較多的水體,應以鰱為主,鳙魚為輔。
(2)放養規格
一般魚種網箱,夏花放養規格要求3厘米以上,宜大不宜小。故魚種進箱時要進行嚴格的體表消毒,進箱后一周左右檢查一次,并進行增補。
投飼魚類魚種放養密度可比鰱鳙魚種的放養密度高得多,這主要取決于水的交換量、溶解氧量的高低和飼料的供給和養殖的品種。
每平方米放魚種數=每平方米出產能力×每公斤魚種尾數÷魚種成活率
2.網箱放養投飼魚類
網箱放養投飼魚類,要求水質清新,肥度較低,溶解氧充足(5毫克氧/升),水活動速度在0.2米/秒左右的水域。水交換量小、水質較肥的水域,放養密度不宜過大。如夏花以上魚種用網目為1.1厘米的網箱培育;8厘米魚種用網目為2厘米的網箱;11-13厘米的一齡魚種,用網目為2.5-3厘米的網箱;20厘米以上的魚種,用網目為5-6厘米的網箱。
事實上,在一定的密度范圍內,放養密度增加可以進步魚種群體出產量,但出箱魚種個體規格較小,而適當降低密度,可相應進步魚種出箱規格。
。ǘ~種放養
1.鰱、鳙魚種的放養
(1)放養的品種和搭配比例
在湖泊、河溝、水庫等進行網箱養鰱鳙魚種時,因為水域的自然餌料組成不同,其放養比例也不同。水質較肥、自然餌料較豐碩的水體,應以養殖鰱、鳙魚為主。培育二齡魚種時,一般每立方米放養10-13厘米魚種20-60尾。
(3)放養密度
網箱培育魚種是高密度的養殖,其放養密度應根據水體中浮游生物的多少,網箱中水的交換量以及飼養治理技術水平而定。這樣,不但可以改善網箱中水的交換,而且可以節約網箱的本錢。要求規格整潔,體色光亮,體質健壯,體表無損傷。水活動較大,流速在0.2米/秒左右,水質優良,溶氧高,飼料充足,放養量可達1000尾/平方米。
根據我們對出產潛力的判斷,以及我們所要求達到的出箱規格,參考存活率指標,可利用下列公式計算放養密度。漁網